云南勐海严厉打击种茶毁林行为,全力守护当地绿水青山生态环境

频道:精彩攻略 日期: 浏览:1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一场针对种茶毁林行为的严厉打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年来,随着古树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飙升,一些村民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采取砍伐林木、围剥树皮等手段,非法侵占林地,破坏生态环境,种茶毁林现象愈演愈烈,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茶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勐海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云南勐海严打种茶毁林,守护绿水青山

勐海县地处云南西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的茶树历史悠久,所产的古树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备受追捧,随着古树茶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村民开始打起了周边林木的主意,他们认为,只要铲除古茶树周边的植被,古茶树就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和养料,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围剥树皮、砍伐林木、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等手段应运而生,茶树周边植被枯死,形成了一个个以茶树为中心的“空白地带”。

在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记者亲眼目睹了种茶毁林带来的严重后果,一座茶山脚下,沿途不时能见到一些茶树混杂生长在密林之中,在茶树周围,往往都是枯死、折断的林木,有的树木被剥去了树皮,露出白色的树干;有的则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桩,这些林木的死亡,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对古茶树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之所以采取种茶毁林的手段,主要是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古树茶价格从2006年左右开始疯狂上涨,有的甚至一年内就能翻好几番,在高价格的刺激下,一些村民急于致富,不惜采取违法手段清除古茶树周边的植被,他们认为,只要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就能卖出好价钱,从而增加收入,他们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种茶毁林行为带来的长远危害。

除了经济利益驱使外,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导致种茶毁林行为多发的重要原因,在西双版纳,这里的村民世代靠着茶山养家糊口,随着茶山被划入自然保护区,一些村民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他们认为,这片茶山自古就属于自家,可以随便使用、随意处置,在种茶毁林行为中,他们往往缺乏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对违法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针对种茶毁林现象,勐海县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严厉打击,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机构,强化了“州、县、乡、村四级分片包干”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了林长制责任,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组建工作专班进村入寨开展工作,实现了对种茶毁林违法犯罪线索的100%核查销号、案件的100%查办销案。

勐海县还开展了受损林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针对每宗受损地块,采取了自然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科学选择树种进行植树造林,设立了专项整治警示教育现场点,将森林资源修复和保护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高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打击整治过程中,勐海县还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在森林资源保护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典型案件跟踪报道、加大案件查处曝光力度等方式,营造了打击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击整治种茶毁林行为的过程中,勐海县还注重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升依法治林水平等措施,巩固了专项整治成果,防止了问题反弹,还积极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在茶园内套种乔木树种等植被,提高了茶园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在专项整治行动的推动下,勐海县的种茶毁林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全县共立案查处种茶毁林违法案件2362起,处理2369人,罚款1165万余元,受损林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已全部完成,布朗山乡7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累计种树71.14万株,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也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击整治种茶毁林行为仍然任重道远,一些村民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仍然采取违法手段破坏生态环境,勐海县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需要积极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导村民转变发展观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才能守护好绿水青山,让普洱茶这一传统产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